这个药方可以用吗?
昨晚跑图书馆找古代中药医书,翻看华佗药方的时候发现这个:禹余粮半夏各等份,上药研细末,以鸡子黄调和。使用方法是:用新布拭瘢令皮色红,再涂药汁,每日2次,避风。持续30天见效,十年内瘢痕皆可消。
我想问什么叫禹余粮 ,半夏各,鸡子黄又是什么啊?药店都有买的吗?呵呵好想试试哦,脸上的坑坑丑死了 呵呵,古书都找出来了,很用功啊,继续研究吧 呵呵 我在新华书店 也找到华佗的药方 也有治疗疙瘩的 大家可以去看看 呵呵
呵呵,可以试试,就算无用,也应该没有副作用的 中医见效是慢,或者会有用哟。
楼主有试用记得跟大家分享啊! 可是鸡子黄是什么东西来的啊? 以下是引用ready_king在2006-10-29 11:20:41的发言:
呵呵,可以试试,就算无用,也应该没有副作用的
中药没有副作用,是误解。是药三分毒,不要以为中药没有副作用。其实中药说好听了,是我国的瑰宝,说难听了,就是江湖医术。哪有没有副作用的药,西医药把副作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写出来,告诉患者。人家那叫负责任。西医药也是从草药中提炼出来的啊。中医凭什么就说自己的药没有副作用,太不负责任了。
我现在喝中药喝了2年了,说实话我都害怕,怕自己的肝肾喝出毛病来,这么长时间的药物毒素沉积,我身体还能有好吗。
这种书里找来的不知道什么名字的药,大家还是慎重吧。 鸡子黄就是蛋黄啦
禹余粮:
【名称】禹余粮
【别名】太一余粮、石脑、禹哀、太一禹余粮、白余粮、禹粮石。
【拼音】YUYULIANG
【英文名】Limonite
【功效分类】敛肺涩肠药
【药材基原】为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的一种矿石
【药源分布】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很广。药材产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等地。
【采收储藏】采挖后去净杂石即可。
【性味】甘涩,平。
【归经】脾,胃,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血。
【主治】久泻久痢,妇人崩漏带下,痔漏。
半 夏 Rhizoma Pinelliae
(英) Pinellia Tuber
别名 三叶半夏、三步跳、麻芋子。
来源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 的块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幼苗常为单叶,卵状心形,2~3年后生3小叶的复叶;叶柄长10~25cm,基部有珠芽。花单性同株,花序柄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下部细管状;雌花生于花序基部,雄花生于上端,花序顶端附属器青紫色,伸于佛焰苞外呈鼠尾状。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于田野、溪边、阴湿山坡、林下。主产四川、湖北、河南、贵州、安徽。
采制 夏、秋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一般炮制后用。
性状 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凹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化学成分 含β-与γ- 氨基丁酸(β-,γ-aminobutyric acid)、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1- 麻黄碱、久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β-sitosterol-3-o-β-D-gluco-side)、尿黑酸(homogentisic acid)及其葡萄糖甙、胆碱和半夏蛋白Ⅰ等。
性味 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半夏是我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它的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
半夏有水生和陆生两种,即所谓水半夏和夏半夏。夏半夏的药用价值强似水半夏。潜江正是我国旱半夏的主要产区。<<辞海>>在“潜江”这一词条内有“盛产半夏等中药材”语。所以潜江产半夏有“潜半夏”之誉.老一代的中医在处方上写“潜半夏”,犹之乎“贝露”冠之以“川”字而成“川贝”,“潜半夏”也是名闻遐迩,行销海内外的名贵中草药。
那到底可不可以试试呢?#17 呵,可以一试挖
中药嘛,应该没有什么副作用
不过估计见效慢 说一个月会见效,可是蛋黄???天天弄不是很....#4 汗,楼主
你晚上磕一个鸡蛋,估计半个蛋黄就够了
第二天早上可以吃个鸡蛋糕,或者煎鸡蛋再或者荷包鸡蛋嘛
做面膜的蛋黄一定要新鲜的哦
一个月见效时间不长
偶也是这样弄滴,不过偶是用蛋清做面膜 现小试一下 估计只能淡化把 楼主,凹进去点的疤可以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