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美容常用的宣传名与学名的比照
本帖最后由 心旷神怡⊙军 于 2013-10-26 23:18 编辑转载一篇来自台湾某医美医院的院长所写的文章,里面大多数名词是台湾医美常用的名词,与海峡对岸的我们所常听到的有所不一样,但是问题依旧存在,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参考。 注:台湾的镭射如同我们称作激光。
医学美容基于很多理由,用了很多的商业名词,有的是诊所自己创造的,有的是仪器厂商注策的,但是本质上它还是属于某个治疗方式,之前网路上有业务硬要强辩飞针和微针是不同的东西,看了只觉得可笑,感觉就像要说服别人白马不是马(白马非马),偏偏还有人会支持这个论点~~就像汽车有奔驰,有宝马,有大众,我知道奔驰车的性能或品质比起大众是来得高,但本质上就都还是"汽车",没什么好怀疑的。
废话不多说,正文开始:
脉冲光:彩冲光、靓白光、苹果光、极光除毛……
因为不是雷射,只是"光",所以包含一个光波范围,大约从420~1200nm,不同机种有不同的范围;很多医美诊所硬是要宣称彩冲光不是脉冲光,其实是因为脉冲光在现在已被定位在较为廉价的地位,而彩冲光利用一些技术改良了一些脉冲光的瓶颈,当然机器价格较为昂贵,诊所在贩售时为了和便宜的脉冲光做区隔,只好硬是强调彩冲光不是脉冲光,但是,其实彩冲光就是一种脉冲光,或只能说它是改良版的脉冲光。而极光除毛(SmoothCool)则算是一台专门除毛用的脉冲光,特色是超高能量配上皮肤快速冷却,希望达到"伤毛根而不伤皮肤"的效果。
钕雅各雷射(Nd-Yag):净肤雷射、C6、C9、V净化光、C12、天使白、8倍净肤、柔丝光雷射、黑娃娃雷射(涂碳粉)、白瓷娃娃雷射……
波长1064nm,但是利用倍频技术,可以变成532nm。
采用原本1064nm波长,使用Q-switch短脉冲,低能量,全脸治疗时叫"净肤雷射",使用长脉冲全脸击发,称为"柔肤雷射"(柔丝光雷射),涂碳粉叫"黑娃娃雷射",不涂碳粉叫做"白瓷娃娃雷射"。因为它有两种频率可以切换,雷射脉冲时间又可以切换长脉冲(long pulse)和短脉冲(Q-switch),加上利用能量高低的调整,所以可以变化出很多不同的排列组合,而产生不同的名子。加上钕雅各雷射制造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所以一堆厂商在做,一人取一个名字,市场上自然名称一大堆。
注:黑脸娃娃雷射主要是指涂碳粉,再用雷射去爆破碳粉,以达到皮肤/毛孔微小破坏后的重建效果,倒不一定要用钕雅各雷射来打,也有少部份用红宝石雷射,不过相对"成本"就高得多了。
一个常常被误解的地方是,C12(天使白)并不是C6的升级,因为它们根本是不同公司的产品。C6是美国的机器(HOYA的子公司),C12是东欧(斯洛伐尼亚)的公司(Fotona)制造的,可能在台湾怕听到东欧的会有不信认感,所以制造商Fotona中文叫做"欧洲之星",感觉就厉害多了!再取个C12,一整个大胜红极一时的C6啊!不过,C6倒真的算是更早以前的C3的升级(同为HOYA conbio制造的),C3和C6都可以切换1064和532nm的波长,但C6比C3多出来的东西最主要就是长脉冲(long pulse)的击发方式,所以照道理说,只有短脉冲的C3就没办法做所谓的柔肤雷射了。而C6之后,还有一台C9(原厂名称为RevLite),一样是HOYA conbio的机器,一般取名"V型光"、"V型小脸雷射"、"V净化光"、"V型ooxx%$%#$"...比起C6主要就是拉高了最大能量,多了PhotoAcoustic技术(把雷射光在极短时间内分多次打出去,目的在减少表皮伤害)。另外,其实有一台真正西欧(德国)制造的钕雅各雷射,叫做雅典娜雷射(Asclepion公司制造),品质不错,能量稳定,可惜台湾的代理商行销能力不强,代理商的老板又发生过台湾未核可就开始卖机器和自行改机的新闻事件,结果反而知名度远不如其它机器,可惜了一台其实不错的德国雷射。
染料雷射(Dye laser):樱花雷射
波长595nm(波长不一定, 也有577nm, 585nm, 590nm, 595nm), 一种液体雷射, 简单的讲就是利用雷射(很多是用Nd雷射)去打一桶染料, 那桶染料(通常是个小小圆柱型的染料小圆管, 不是真的一大桶染料XD)再被激发出另一个波长的电射。这也是为什么属于Nd-Yag雷射的C6雷射, 可以换个套件就变成染料雷射(585nm, 650nm)的原因。
染料雷射算是目前处理"红色"的最佳选择, 大多数是用来干掉脸上不想见到的小血管。另外一种常用到的就是红通通的酒糟鼻。虽然很多前辈是告戒不要用雷射去打正在发炎红红的痘疤, 但是如果硬要打, 染料雷射算是一种还算可以的选择。
红宝石雷射(Ruby later): 694奈米雷射
波长694nm,这东西似乎是世界上第一台雷射,但是由于制造的技术层面高,有本事做出功率稳定耐用的厂商不多,所以机器价格一直居高不下,694nm的一个特色就是对于黑色素的专一性算满不错的,不会在打黑色素时,"顺便"打到血管造成爆血(Nd-yag 1064nm就很容易爆血),所以拿来除黑色素算是很不错的一种波长,但是风险就是除过头, 比较有机会造成黑色素被打光光而变成白斑,结果就很冏了。(某次德国的红宝石雷射厂商的指导医师来演讲,说韩国也一直想要做红宝石雷射,但是从研发到现在10多年了,仍然做不出来)
二极体雷射(Diode):日式光纤、粉饼雷射、蜜粉雷射、纤白光、光纤除毛雷射……
波长810nm(波长不一定, 808nm, 810nm, 980nm...),其实二极体雷射的波长很多种,医美在用的大约都在800~980nm这个区间,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二极体雷射的应用,像是CD/DVD的雷射读写头,或是超市买东西的雷射条码机,只是能量和波长都不一样。
取名叫粉饼雷射是因为要营造一个雷射治疗效果和打上粉饼的感觉很像。不过实际上二极体雷射最常用的功能是在"除毛"。所以也有的会叫做光纤除毛雷射。
亚历山大雷射(Alexandrite later)(紫翠玉雷射):(还没听到什么特别的行销名称,希望有人知道可以提供给我,感谢!)
波长755nm,也有少部份的诊所也将它称为光纤雷射,目前大多数是用来除毛。不过也有拿来做脸,让皮肤亮白,效果大约类似脉冲光。
这雷射原本是用来除毛的,所以它的除毛能力当然是数一数二的,主要就是和二极体雷射在比较谁的除毛能力好,各有支持者,犹其到底是谁比较有办法除掉细毛,所以有兴趣可以查一下,所以, 大概就是不分轩轾吧^^
在台湾还满常见的就是Candela Gentlelase这个牌子的,因为它一边打还会一边喷冷气,而且是"非接触式"的,有的人不喜欢雷射的头贴在他皮肤上的(洁癖型人格?),可以优先选择这种"隔空发功"的。
铒雅各雷射(Er-Yag): 冷光换肤、纳米飞梭……
波长2940nm,波长特性的关系,所以比起同为汽化型雷射的二氧化碳雷射有高度的精准性,可以很精准的汽化掉想除掉的东西,较不会因热而使皮肤焦黑。这种雷射算是除痣第一把交椅了,用铒雅各除过痣的医师,若换成用二氧化碳雷射,一定会有"由简入奢难"的感慨XD,因为铒雅各的精准度比二氧化碳好太多了!可惜也是面临利润的问题,机器很贵,但是除痣能有多少利润?反正我雷射用CO2还是用Er-Yag客人也不会知道,但是二种机器的价格差了快一倍!所以很多纯医美诊所根本不会进这台机器,反而是皮肤科诊所因为基于治疗病灶的需要,比较常会购入这种雷射。
二氧化碳雷射(CO2 laser):eCO2、凿冰洞雷射、晶雕飞梭雷射、魔颜雷射、魔颜雪肌光……
波长10600nm,属于汽化型雷射,因为精准度不如铒雅各雷射,但是它可以在皮肤上打出很深的洞,也会产生热能,所以现在大多以飞梭雷射的角色做治疗。会叫魔颜雷射,推测应该是汽化型雷射作用原理和"磨"皮一样,所以取同音的"魔"颜,所以未来看到"魔"字辈的雷射名称,大概可以先猜是不是汽化型雷射,像二氧化碳,铒雅各雷射。
飞梭雷射(Fractional laser)(分段式雷射):早期原本是Fraxel这台机器的名称,它本身是1550nm波长的雷射,后来只要是分段式击发方式都被称为飞梭雷射,所以并不专指什么雷射,市面上大多数是二氧化碳雷射。
到这里休息一下,稍微回想一下有这些琳琅满目的雷射,再看一下这张治疗深度图,应该可以又比较有些概念啰!
接下来是比较不算"光疗"的范畴,ok,继续看下去^^
微针: 飞针,微针滚轮,弹力针,水滴电波(微针与电波二合一)
微针,简单的讲就是用小小极细的针在皮肤上打小小的很多个洞,利用皮肤再生时,释放出来的一些自体的生长因子,来让皮肤长得更好。一般还是用在处理凹疤,凹凸不平的皮肤为主。另一种应用是因为打了小洞,所以打破了皮肤的屏障,可以趁这时候擦上各种渗入皮肤的药物与成分和保养品...等,增加恢复的效果。
如果是一根有滚动的圆柱布满了针,在皮肤上滚动刺出小洞,就是叫滚针,用机器刺的是飞针,因为飞针是直进直出,伤害比滚针小很多,而且因为速度快,所以打出来的小洞可以更多。水滴电波是在这个微针上通电产生电极,所以不止有微针的作用,还增加电波的作用,目前还有更新的飞针,是中空的针头,可以将有效成分一边穿刺一边微量注射进皮肤里,但是相应的针头就会粗一些了,疼痛感会比较强烈,因此,目前最合适的还是飞针。
这东西号称是韩国人发明的,其实中医似乎早就有了,叫做七星针之类的,如果买七星针太麻烦,理论上把一堆针灸针绑成一束来札也会有一样的效果,差别是,无法做到飞针对深度和密度的有效控制,效果肯定会差很多。
电波(RF):电波拉皮,电波溶脂,分为单极电波和多极电波:
单极电波:常用发数为贩售单位900发,600发...等
多极电波:4D电波马甲,水滴电皮(和微针的结合体)
多极电波简单的讲,就是电流。主要是利用电流在皮下通过,利用脂肪和皮肤层的电阻差异,达到伤脂不伤皮的效果。如果形成的电弧较浅,作用就较浅,电弧较深,作用的也就较深。因为电流通过一个电阻时,会产生热,主要是要利用那个热能,来达到想要的作用,像是收缩皮下组织,或是刺激皮下胶原增生(也有部份的文献说它可以造成脂肪的破裂)。单极电波的电流因为是从进入点一直到另一个贴片,所以深度可以达到较深层(约2cm),可以加热到较深的皮下脂肪,加热和收缩和刺激胶原增生。
有人会觉得为什么不直接用热毛巾就好?主要是因为外敷毛巾,热能最高的地方会在"表皮",反而希望作用的"皮下组织"温度较低,一般来说,要达到皮下组织60度以上效果才会比较好,如果想要用热毛巾敷皮肤达到皮下组织60度以上,大概表皮会先烫伤吧。常见的做法是做到表皮大约40度,而皮下就有大约60度了,是个"内热外温"的状态。
因为这东西又分成两种大类,一种是单极电波,另一种是多极电波。很精明的以色列人发明的,明明可以一直打,却利用程式锁码,"创造"出耗材,打完一定的发数就被锁住了,要买新的探头才能继续用。因为目前一个探头是锁住为900发,所以才会看到市售的会以"单极电波900发只要XXX元"为销售广告。有的诊所为了省钱,就两人用一颗头,一人450发。有的诊所会注明电波拉皮CPT,这个CPT(Comfort Pulse Technology)其实是个震动系统,因为单极电波打起来很痛,从前都要上麻醉,后来利用震动来减缓痛感,号称就不会痛了。不过,还是很多诊所采用麻醉的方式,当然也就承担了麻醉的风险,不过它的好处是,只要治疗一次就够了,就足以维持一段满长的时间(半年左右,不过还是要看每个人的个体差异)。
致于多极电波则是缓和多了,做起来温温到一点烫而已,不过效果就较差,只能用多做几次来换取更好的效果。 4D电波马甲则是除了电波以外,再多了一个真空吸引的动作,来达到更好的身体脂肪塑型的效果。另外还有一种是多极电波加超音波,叫做双波溶脂,把两种效果较不明显的方式合在一起,来创造加乘的效果。
不过,这种东西算是"有效",但有效的"程度"其实往往不是大家想像中那么夸张,真的要做还是要考虑清楚它的c/p值啊。
可以再对照一下这些光的波长在人体的组织吸收差异,也能理解为什么某某问题要选用什么波长的来处理了。 (图片是由雷射仪器代理商"亿鑫"提供的)
忍不住想再讲一个黑暗面,台湾其实坊间有些是用所谓的"拼装机",也就是海峡对岸的一些南方厂商,制造根本没有任何认证的机种,机器本身价格甚至可能不到合法机种的1/3,除了少数比较没良心的医美诊所会买一台合法的摆着,然后真正施打时打的却是拼装机(因为雷射是会耗损的,并不是买了就可以用一辈子),其它就是一些"美容spa"店也常常会有,号称也是脉冲光,也是净肤雷射,有帮人雷射除斑的,也有用雷射洗眉的,除痣的,一来施作者不是医师就违法了,二来机器也是来路不明,还是奉劝大家要多多注意。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好一点的是"贴牌机",大多数是由韩国某个小公司去找大陆的厂商制做,再贴上韩国的品牌,然后再合法卖进台湾,当然,这种品质无论如何会比单纯的拼装机好很多,只不过还是比不上真正雷射大厂的品质。
注:如果有人还有听过什么雷射名称的,欢迎跟帖提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不要总是被一些自创的商业名称给弄得莫名其妙了。文中包含的个人情感的描述,请直接忽略,谢谢!
那么多,好晕…………我感觉我的适合用飞针 好详细啊,学习了!! 感谢分享,学习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