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瘢痕体质;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
<FONT color=#0000ff> 首先声明,该文为本人原创,其内容有些为已有定论的内容,在任何一本整形外科书上都能查到,个别内容为本人的经验,尚未经过统计学证实,故请网友不要随便转贴,如需转贴需经本人同意。谢谢!另外建议楼主把本栏目“疙瘩疤痕”改为“疤痕疙瘩”,这样更具有专业性。<BR><BR> 瘢痕体质(scar diathesis):身体任何部位的轻微创伤都易引起瘢痕的增生,包括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仅凭一次手术后的瘢痕增生就定论为瘢痕体质是不妥当的。<BR><BR>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都是真皮纤维化疾病中的一类,它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故常被人们所混淆,事实上,这两种疾病从发病、病理进程、治疗方案和预后方面都有所不同。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也常常成为整形外科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的考题之一。<BR><BR> 简单地说,二者之间的区别一般可以分为:<BR><BR> 发病原因:HS-手术、烧烫伤、其他深及真皮的皮肤损伤;K-可由明显的皮肤损伤,也可以无明显原因(痤疮、蚊虫叮咬等)。<BR><BR> 病理:HS-往往和皮肤创伤较为严重、手术切口不整齐、伤口污染等有关;K?和皮肤局部的炎症反应关系密切,甚至是无明显原因的炎症反应。<BR><BR> 家族史:HS-无明显家族史,而多和皮肤的损伤程度有关;K-常见家族史,被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R><BR> 好发部位:HS-全身各皮肤受损处;K-胸、肩、上臂外侧、耳垂等皮肤张力大的部位。<BR> <BR> 单发多发:HS-损伤处发生;K-常有莫名原因的多发。<BR><BR> 形态:HS-向高处增生,基底部局限于原始损伤界限;K-超过原始损伤界限,甚至有无限增大可能,在增生过程中可以浸润周围正常皮肤,将正常皮肤也变成瘢痕疙瘩,故而也被认为是一种皮肤的肿瘤。<BR><BR> 生长方式:HS-往往在数年后自行萎缩软化;K-缓慢或快速向四周扩张(一般顺着皮肤张力方向)在将周围皮肤转变为瘢痕疙瘩皮肤的同时,瘢痕中央部位可能渐萎缩。<BR><BR> 症状:HS-痛痒症状可能非常明显;K-常可无明显症状,偶有痛痒,较轻。<BR><BR> 治疗:HS-压迫、激素注射、放疗均有作用,复发率低。瘢痕萎缩后可行手术切除,术后瘢痕复发可能性小;K-各种治疗均有极高的复发率,特别要避免行单纯的手术切除。<BR><BR> 合并症:HS-除瘢痕本身外不合并其他部位病变;K-可能合并身体其他器官的纤维增生性疾病,如肝、肾纤维化、子宫肌瘤等。<BR><BR> 其他:在病理检查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二者具有更为明显的差别,考虑到读者的理解能力,此处不赘述。<BR></FONT> ''考虑到读者的理解能力,此处不赘述''#17
还是说说吧 好,这种东东多发点#13 jeffei,不好意思,我的意思不是说大家理解能力差,而是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东西,实在是晦涩,特别是后者,除了本专业的科研人员,一般的人都是看不懂的,包括医生在内,这是其一;其二,分子生物学方面虽然已经有些定论,但大多数情况是每位专家各执一辞,并无统一的结论,总结起来会很繁杂;其三,最怕我辛辛苦苦花一天功夫总结了,却没人能理解,枉费我的时间,这是比较自私的一个原因,请原谅!你如果真的感兴趣,我可以给我邮件过去几篇比较经典的综述文献,你会对现在研究的现状有一详细了解。 我已被确诊为瘢痕疙瘩
好的,那就不看了,#25 很好啊,支持你,大家来顶....... 疤痕疙瘩目前只能够改善,不能够彻底的治疗好,这是个事实,我们只有接受.目前是加紧时间来治疗心理. 疤痕疙瘩目前只能够改善,不能够彻底的治疗好,这是个事实。可是在那些广告上的宣传的对比图片上看到不是归复的挺好吗?那他们是如何治愈的呢?其实我现在也不奢望能治好,但是能够让它不痛不痒也就满足了。#17 我也是疤痕体质,希望科技发展到可以有效去除疤痕的一天。 ????? 以下是引用ling609在2006-9-8 19:57:59的发言:
疤痕疙瘩目前只能够改善,不能够彻底的治疗好,这是个事实。可是在那些广告上的宣传的对比图片上看到不是归复的挺好吗?那他们是如何治愈的呢?其实我现在也不奢望能治好,但是能够让它不痛不痒也就满足了。#17
不痒的办法,管用的啊,维生素E涂上就好 #24不错不错``写得很好` 看到 古人一直在推荐 维E 看来不买是不行了啊 哈哈 #89好多用大话表情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