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是一种皮肤的疾病,称为结缔组织增生症,表现为隆出正常皮肤,形状不一,色红质硬的良性肿块。瘢痕疙瘩会严重影响整体的美观。由于难以控制其复发,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种非常满意的治疗方法。瘢痕疙瘩是人类所特有的,加之目前尚不能制作满意的生物模型,使其实验研究工作进展缓慢。就目前所知理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去除病变,并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其胶原的合成、分泌或沉积来预防其复发。其治疗方法有手术、药物注射、放射治疗、激光、硅凝胶、加压及冷冻等多种,单一的治疗方法疗效均不理想,目前较统一的主张是多种方法联合应用,进行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就近年来有关瘢痕疙瘩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手术治疗 包括单纯手术切除缝合、手术切除后植皮或皮瓣转移、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的应用等。至于手术切除瘢痕疙瘩的程度,cosman主张在病灶边缘外0.1~0.12cm处,垂直于皮肤,深达皮下脂肪组织浅层,环行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此后发现瘢痕疙瘩复发,而且比术前病灶扩大,James提出瘢痕内切除概念,优点是可以避免一旦手术失败,由于手术切口延长,导致病灶扩大的可能。 手术强调除严格遵守无菌无创技术外,还应注意的是无张操作技术,采用各种减张技术,如扩张器的应用、植皮术、皮瓣转移、创口方向与皮肤纹理的方向一致或通过分层缝合把张力转移于皮下组织等。尽管采取以上的措施,单纯手术治疗瘢痕疙瘩,术后复发率极高,几乎是100%,不仅如此,复发后的瘢痕疙瘩较切除前扩大,故目前一般把单纯直接切除缝合作为绝对禁忌证,若与药物注射,放射治疗等方法联合使用,方可考虑。 2、药物注射 Conway和Star则最早(1954年)将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注射到瘢痕疙瘩中,发现其有止痛止痒作用,这一发现开始了应用激素治疗瘢痕疙瘩和瘢痕增生的历史。在激素类药物中比较和筛选,到上世纪70年代开发出去炎松并一直沿用至今,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治疗瘢痕疙瘩的药物。国内学者曾对硅胶膜、维甲酸、中西药瘢痕膏、去炎松注射、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压力治疗瘢痕疙瘩进行临床比较,认为小范围的瘢痕疙瘩以去炎松注射为首选。其作用机制,去炎松的主要作用是影响糖及蛋白质的代谢,加强糖原异生,使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去炎松一般与利多卡因和(或)透明质酸酶配伍,用普通注射器或无针头注射器均可。虽然去炎松注射能较好地控制瘢痕疙瘩的复发,但其本身存在不可避免的并发症:组织萎缩或色素减退、cushing综合征、月经量多、经期延长、轻度肥胖、毛发生长旺盛等,但其并发症一般是可逆的,停药后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退。并发症的预防强调将药液均匀注入病变组织内,不可注入外围正常皮肤或皮下组织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