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疙瘩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正常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皮肤受到创伤时,愈合过程可分为炎症期、增生期和重塑期。当皮肤损伤达到真皮深层及皮下组织并且达到一定范围时,在皮肤创伤愈合过程的重塑期,填补组织缺损的肉芽组织逐渐发生纤维化,丰富的胶原沉积伴胶原构型紊乱终致疤痕甚至肥厚性疤痕或疤痕疙瘩形成。

疤痕疙瘩是一种不规则形的肥厚性赘生物。初始呈树红或暗红色,以后逐渐形成坚硬、界限欠规则、表面光滑发亮、毛细血管扩张的橡皮样斑块,隆起于皮肤表面,呈蟹足状生长,伴有不同程度的痒、痛、针刺感。多继发于皮肤损害,外伤、感染、手术缝合、烧伤、注射、接种、搔抓、甚至蚊叮等均可成为直接原因。疤痕疙瘩单纯施行切除缝合手术治疗,术后极易复发,且范围较原有疤痕更大,增长速度也快。
疤痕疙瘩形成的影响因素很多,具体包括:
一、伤口与手术切口:
1、皮肤有张力松弛线,创口垂直于该线所受的张力就大,疤痕的发生率就高;
2、创口直线形者易出现挛缩,跨关节易影响关节的功能;
3、真皮疤痕越宽,愈合后疤痕就越大;
二、组织损伤程度:
1、若损伤平面仅伤及真皮浅层,三个月左右自行消退,可不留疤痕;若损伤平面达真皮网状层,伤口愈合后可产生疤痕;
2、失活组织范围越大,疤痕增生概率越高;
三、创面异物:创面异物易引起炎症、诱发感染,并且会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疤痕;
四、创面血肿:血肿会为感染创造条件,增加疤痕与疤痕疙瘩增生程度;
五、创面感染:感染会加剧炎症反应、组织坏死、创伤扩大、愈合延迟、二期愈合后疤痕面积扩大,增生明显;
六、创面愈合时间:疤痕的发生率随创面愈合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临床数据显示:创面在伤后10天愈合,疤痕的发生率为0~6%;10-14天愈合,疤痕的发生率为4%~19%;14~21天愈合,疤痕的发生率为30%~35%,且多是增生性疤痕;超过21天,疤痕的发生率可高达50%~83%。
七、创面修复方法:
1、缝合方式:不同情况下采用不同方法,如间断缝合、褥式缝合、皮内间断缝合、减张缝合等;
2、缝合材料:通常小针细线引起的缝合创伤小, 疤痕反应当然也小;
3、缝合松紧度:皮肤缝合要求松紧适度,偏紧有碍创缘血供,力量不够也影响愈合,增强疤痕反应;
4、粘合剂应用:在某些情况下可替代缝合线,对预防疤痕增生有一定的作用;
5、拆线时间:拆线过早会有伤口裂开的风险,拆线晚缝线反应强,增加了疤痕反应。正常情况下头面颈部伤口缝线在术后5~7天拆线,躯干、四肢部位7~10天拆线,张力较大部位如关节部、低垂的足部10天以后拆线,皮瓣、皮片移植的缝合线约于术后10天拆除,全层皮肤游离移植拆线可延至术后 14天;
八、其他治疗方法:伤口缝合前在创缘内注入一定量的曲安奈得或术后当天或近日拆线前行放射线照射,可预防疤痕的发生;
九、慢性刺激:伤口疤痕可因摩擦、搔抓、日光照射等慢性刺激而增生;
十、环境因素:高温和潮湿的环境下,患者出汗且感到不适,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繁殖。空气消毒不好、微生物含量超标等环境因素,均有可能增加创面感染的机会而促进疤痕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