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组织由于创伤时部位的原有组织不能再生,将由纤维细胞、胶原以及增生的血管所取代,这样就出现了瘢痕。实际上也可以说,瘢痕是机体对组织损伤产生的一种修复反应。 瘢痕在临床分哪几类?有何特点? (1)表浅性瘢痕 皮肤受轻度擦伤,或由于浅Ⅱ度灼伤,或皮肤受表浅的感染后所形成的,一般累及表皮或真皮浅层。临床表现为外表稍异于正常皮肤,表面粗糙或有色素变化,局部平坦、柔软,一般无功能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瘢痕将逐渐不明显,因此不需要特殊处理。 (2)增生性瘢痕 凡损伤累及真皮深层,如深Ⅱ度以上灼伤、切割伤、感染、切取中厚皮片后的供皮区等,均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 临床表现为瘢痕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在早期因有毛细血管充血,瘢痕表面呈红色、潮红或紫色。在此期间,痒和痛为主要症状,甚至因为抓而致表面破溃。于环境温度增高、情绪激动或食辛辣刺激食物时症状加重。 增生瘢痕往往延续数月或几年以后,才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充血减少,表面颜色变浅,瘢痕逐渐变软、平坦,痒痛减轻以致消失,这个增生期的长短因人和病变部位不同而不同。 一般来讲,儿童和青壮年增生期较长,而50岁以上的老年人增生期较短;发生于血供比较丰富如颜面部的瘢痕增生期较长,而发生于血供较差如四肢末端、胫前区等部位的瘢痕增生期较短。增生性瘢痕有时虽可厚达2cm以上,但与深部组织粘连不紧,可以推动,与周围正常皮肤一般有较明显的界限。 增生性瘢痕的收缩性较挛缩性瘢痕为小。因此,发生于非功能部位的增生性瘢痕一般不致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而关节部位大片的增生性瘢痕,由于其厚硬的夹板作用,妨碍了关节活动,可引致功能障碍。位于关节屈面的增生性瘢痕,在晚期可发生较明显的收缩,从而产生如颌颈粘连等明显的功能障碍。 (3)萎缩性瘢痕 发生于大面积Ⅲ度灼伤、长期慢性溃疡愈合后,以及皮下组织较少部位如头皮、胫前区等受电击伤后的患者。一般损伤较重,累及皮肤全层及皮下脂肪组织。 临床表现:瘢痕坚硬、平坦或略高于皮肤表面,与深部组织如肌肉、肌腱、神经等紧密粘连。瘢痕局部血液循环极差,呈淡红色或白色,表皮极薄,不能耐受外力摩擦和负重,容易破溃而形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 如长期时愈时溃,晚期有发生恶变的可能,病理上多属鳞状上皮癌。萎缩性瘢痕具有很大的收缩性,可牵拉邻近的组织、器官,而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 (4)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实质上是皮肤上的一种结缔组织瘤,是以具有持续性强大增生力为特点的瘢痕,其发生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全身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尤其是特异性身体素质因素,这种因素有时还表现出遗传的特点。 大部分瘢痕疙瘩通常发生在局部损伤1年内,包括外科手术、撕裂伤、文身、灼伤、注射、动物咬伤、接种、粉刺及异物反应等。这些患者的瘢痕疙痞常与皮肤损伤的轻重程度无明显关系,甚至轻微外伤,如蚊虫叮咬,预防接种等针刺伤都可形成瘢痕疙瘩。因为损伤很轻微,许多患者的原发病史可能被忘记。 ②种族差异:据统计分析,深肤色较浅肤色人种的瘢痕疙痞发生率高6-9倍。可能与促黑素细胞激素的异常代谢有关。 ③显著的好发部位:常见于胸骨炳、肩三角肌部、耳郭下颌、上背部。 ④病变漫长,长势多年不衰,随病变进展,瘢痕超出原有基底逐渐向四周正常皮肤浸润扩大。 因此一旦有瘢痕疙瘩的发生,应及早治疗。 推荐阅读:郭树忠教授团队携手丽格慈善基金会救助烧烫伤后期疤痕贫困患者公益活动正式开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