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分离是修复滚轮型和较深的底部有组织纤维化的车厢型痘坑常用的方法,且单次治疗相比激光,Plasma、TCA和微针减小更快。
先破坏再重建同样也是皮下分离修复痘坑的基本原理,也就是人为的在痘坑底下的疤痕组织局部制造一个腔隙性损害,在切断坑下局部纤维组织的同时,腔隙里充满了血液,组织腔隙先被血凝块所充填,大量的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等物质附加其间。创伤性炎症出现不久,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新生血管等共同构成肉芽组织,可充填组织裂隙。经过细胞增生和基质沉积,伤处的组织达到初步修复。
网络上很多人都在分享皮下分离的效果,但是也不要把这项治疗给神化了。毕竟它是属于盲视下的一种“粗糙”项目,影响其修复效果的因素也比较多,比如:切割的面积、切割的层次、总体破坏程度和自身体质、术后护理等。而且任何一项医疗技术都会有其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皮下分离也不例外,比如:
1、术后红肿和瘀青
红肿数小时后可以略微减轻,但是瘀青得通过7-10天左右的时间慢慢消退。
2、术后感染
皮下分离后局部的感染,在皮脂分泌旺盛、毛孔粗大、较多粉刺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出现,以鼻周、面颊部位常见。表现与炎性痘痘和脓疱类似,必须通过局部穿刺清创处理,并使用抗菌消炎药物。
3、术后局部增生不够,过度导致表皮不平
由于皮下分离后局部组织(主要是瘢痕组织)增生无法精准控制,部分会由凹陷变为凸出。另外特别是车厢型的痘坑,由于边缘是陡直的,在痘坑凹陷的中央部位增生后,边缘会遗留下线状或者点状凹陷。
皮下分离术后的增生效果不佳,可以经过多次修复逐渐淡化,如果出现过度增生,则需要通过局部封闭注射、磨皮等方式改善。
但是痘坑的本质是一种凹陷型萎缩性瘢痕,无论是皮下分离还是激光治疗等都是在瘢痕上做“手脚”,永远改变不了瘢痕存在的客观事实,所以痘坑即便是完全平复了,它的质地和色泽跟周边的正常组织还是会不一样,只有通过进一步治疗起到“淡化”的作用,达到模糊痘坑边境的效果,来减少视觉差。
转自皮肤科朱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