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的药用研究进展]]]
探讨五倍子、蜈蚣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用MTT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
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时间的五倍子和蜈蚣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蛋白合成的影
响;用光镜和电镜观察五倍子、蜈蚣作用后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及细胞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五倍子和蜈
能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蛋白的合成(P<0.01),其抑制作用与剂量和时间有关.最佳浓度为
10μg/ml,五倍子在作用后72h,蜈蚣在作用后48h,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分别为89%和92%.五倍子、蜈蚣能明
显影响成纤维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细胞核、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结论五倍子、蜈蚣能明显抑制瘢痕成
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的合成.为临床应用中草药治疗增生性瘢痕提供了理论依据.
[[[蜈蚣的药用价值及毒副作用]]]
<<广西中医药 >>2005年04期
梁洁 , 黄华营 , Liang Jie , Huang Huaying
蜈蚣为节肢动物门唇足纲整形目蜈蚣科动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
的作用,主治小儿惊风、破伤风、风癣、疮疡、肿毒、烫伤等,为传统的中药材.
介绍名中医刘伟胜教授运用全蝎、蜈蚣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指出全蝎、蜈蚣为解毒散结、熄风
止痉药,临证治癌宜灵活辨证,配合温阳祛寒,或理气活血,或补气益气,或祛痰散结;注重辨病,结合全
蝎、蜈蚣药理,以增强抗癌抑癌之力;审时度势,使用时应把握其用量、用法及用药时间,适可而止.
蜈蚣与全蝎、蛇、蟾蜍、蜘蛛俗称为“中华五毒”是我国传统五味有毒的中药材。在《本草纲目》
等古今医药名著中,均把蜈蚣列为解毒、镇痛、克癌、治痛的重要药物,民间中医把蜈蚣作为治癌的首选
药物,其疗效显著属珍贵药材。
蜈蚣是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的干燥体,临床
应用已有悠久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载蜈蚣可用于治疗小儿惊风、抽搐、中风、口?、破伤
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现代研究发现蜈蚣还可用于治疗无名肿毒、结核、带状疱疹
顽固性湿疹、口腔溃疡、癫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慢性肾炎、肝炎、骨髓炎、小儿痉咳、哮喘、坐
骨神经痛、血管性头痛等多种疾病〔1〕。近10年来蜈蚣在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妇产科、
骨伤科等疾病方面又有了新进展 临床资料与药理实验的研究说明蜈蚣药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药材加工
的过程中活体所含的毒性成分含量会大大降低;但由于毒性物质仍然存在,则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因此
在药用过程中应考虑到个体差异,尤其是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肝、肾功能是否健全,有无过敏史等,根
据病情控制剂量,注意服药后的反应。为避免毒副反应的发生,采取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小剂量长期服用或间歇给药兼配以养阴之品的方法。在剂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用量为每
次3~5g.临床常以蜈蚣条数来开处方,这种用量方法是不合理的。市售蜈蚣重量可相差1~2g〔24〕,盲目
按条计,易造成超量服用。标准的处方应按“g”计量,有利于调剂人员准确调配,达到安全、有效的目的。
]s@f
蜈蚣在治疗许多顽症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如治疗癌症、中风后遗症方面,药理研究也表明蜈蚣提
取物具有抗炎、镇痛的药理作用〔23〕,还有改善机体免疫功能〔25〕和抗衰老的作用〔26〕。深入研究蜈
蚣的独特功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机理,是有重要意义的。:rb,<
[[[蜈蚣的使用剂量及医用方法]]]
按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蜈蚣炮制方法为去竹片,洗净,微火焙黄,剪段;使用剂量为
3~5g。实际上,目前临床处方使用蜈蚣多以条为单位,按规定应为不合格处方,调剂人员应拒绝调配。但
是物价部门的文件中对于蜈蚣却是以条为单位来计价的,历次的物价检查也都以条为标准。这就给药房规范化
管理带来了难题。以g 为单位计价,病人可以向物价部门投诉。而以条计价,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或事故,因蜈
蚣用量与药典规定不符,病人还是可以投诉,这将使医院和相关人员难以自我保护而处于被动地位。
为维护药典的严肃性,迫切希望修改蜈蚣的计价单位,建议药监、物价和流通环节的管理部门尽快改
变蜈蚣以条论价的现状,将其折算成以g论价。只有物价部门的物价单位改了,医院、药店才可能随之改变。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蜈蚣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具有抗肿瘤、
止痉、抗真菌等作用,长期使用对肝脏有损害。[[[已有口服蜈蚣粉(每日2条,研末分服,共服4条)致
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的临床报道]]][3]。受蜈蚣的产地、喂养方式、捕捉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商品蜈蚣
的个体大小相差很大。药房常见个体大小差别比例是1:3或1:4,大的重量达1.6g,小的重量只有0.5g。
为保证临床用药剂量准确,疗效可靠,尤其是小儿、老人的用药安全,笔者认为蜈蚣最好是制备成胶囊使用。
将蜈蚣去竹片后,洗净,在60℃的烘箱内烘4h,研细粉,过100目筛,粉末在80℃的烘箱中烘4h,取出等待
凉后填充于1号硬胶囊内,分装即得,内容物装量0.2g/粒。蜈蚣的常用剂量是3~5g,蜈蚣胶囊常用量是
3~5粒/次,即0.6~1g/次。这样既可以提高药品剂量的准确率,又便于贮藏,防霉、防虫蛀,而且蜈蚣的
腥臭气味被掩盖,便于服用。经临床试用,病人普遍乐于接受,疗效反映良好。
建议蜈蚣产地的加工人员和收购单位改变传统的用竹片插入头尾两部晒干的方法,在产地直接将蜈蚣用
沸水烫过干燥即可。这样既可节约竹资源、节省劳动力,也便于蜈蚣的后期炮制加工。饮片加工厂可向药监部
门申请批准文号,统一制成符合标准的蜈蚣胶囊制剂,这样更加方便临床使用。
1.用于痉挛抽搐。蜈蚣辛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有比全蝎更强的息内风及搜凤通络作用,二者常相须
为用,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如止痉散。经适当配伍,亦可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风中经络口眼
?斜等证。
2.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本品以毒攻毒,味辛散结。以本品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颇
佳,如不二散;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若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
甘草等同用,又可治毒蛇咬伤。
3. 用于风湿顽痹。本品亦有与全蝎相似的通络止痛作用,可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
同用。
4.用于顽固性头痛。本品搜凤通络止痛,可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治疗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
正头痛。
【用法用量】煎服,1~3g。研末吞服,每次0.6~lg。外用适量,研末或油浸涂敷患处。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蜈蚣的头部和尾部毒性更大,最好不用头尾]]],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服。
(((((特别注意)))))用药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老人,小孩,有过敏史及肝脏功能
不好的人更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剂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