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疙瘩实质上是皮肤上的一种结缔组织瘤,是以具有持续性强大增生力为特点的瘢痕,常表现为向四周健全皮肤呈蟹足样浸润的形象,病变隆出皮面,高低不平,形状不规则,质硬韧,多感奇痒难忍。 1.全身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尤其是特异性身体素质因素,这种因素有时还表现出遗传的特点。这些患者的瘢痕疙瘩常与皮肤损伤的轻重程度无明显关系,甚至轻微外伤,如蚊虫叮咬,预防接种等针刺伤都可形成瘢痕疙瘩。 2.种族差异:据统计分析,深肤色较浅肤色人种的瘢痕疙瘩发生率高6-9倍.可能与促黑素细胞激素的异常代谢有关。 3.显著的好发部位:常见于胸骨炳,肩三角肌部,耳廓,下颌,上背部。 4.病变漫长,长势多年不衰,随病变进展,瘢痕超出原有基底逐渐向四周正常皮肤浸润扩大。 5.单纯施行手术切除缝合治疗后,极易复发,且增生力愈强,较原有瘢痕面积更为增大,增长速率也愈快.故不能随意手术切除。 疤痕疙瘩好发于上颈部、耳朵、胸部、肩部及上臂部等。妇女胸骨部是其好发部位,这与两乳房重量牵拉及呼吸运动有关。前疤痕疙瘩的发病原因不明,可能与个别人体内存在着特异素质有关,即所谓的疤痕体质者。另外慢性感染及化学物质刺激也是一种致痛因素。此外也与家族遗传有关。
1.皮质类固醇激素(如短效曲安奈德、长效得宝松)局部封闭,该方法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激素可以加快蛋白质降解,抑制纤维、血管增生。 2.口服调节免疫药物,如曲尼司特,通过抑制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抑制纤维合成,缓解组织增生,但所需疗程较长。 3.物理治疗方法,如可使瘢痕软化变平的冷冻治疗、激光治疗、光化学疗法、浅表X线照射、离子束照射、压迫治疗等。
1.局部外用药物治疗,这类外用药物较多,外用硅酮凝胶对瘢痕疙瘩都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治愈该病。有学者报道外用维甲A酸治疗瘢痕疙瘩,12周后可以使皮损缩小。近年来抑制细胞分化的抗癌药物如平阳霉素、秋水仙碱等也用于治疗瘢痕疙瘩,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其他如压迫疗法、中药等,用弹力绷带或弹力网罩压迫局部1到3个月,对预防和治疗瘢痕疙瘩有一定效果。 3.手术切除结合药物、激光、放疗等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