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应证 蹼状或直线状瘢痕,瘢痕的两侧有健康的富有弹性的正常皮肤者。 2.禁证 片状瘢痕挛缩,或局部有急性感染病灶。 3.术前准备 (1)一般部位的瘢痕切除同瘢痕切除缝合术。 (2)瘢痕位于会明或肛周者,术前要做肠道准备. 4.麻醉与体位 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会阴部瘢痕切除取膀胱截石位。 5.手术步骤 以虎口(手第一指蹼)瘢痕挛缩为例 (1)以挛缩的蹼状瘢痕线为中轴(长度视需要而定),切口两端伸出方向相反的两臀,长度与中轴切口相等。两臀与轴间形成的夹角最好相等,且以60-70°最佳。角度愈大,两臀切口愈长,中轴线长度延长愈多。两个三角瓣的角度也可不相等,视具体情况而定,用美蓝标出切口线。 (2)切除瘢痕,按设计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在深筋膜(即掌筋膜)深面潜行分离,将深筋膜包含于皮瓣内,有利于皮瓣的血循环,形成两个相对的三角形皮瓣,并适当剥离附近的皮下组组,便于皮瓣转移缝合。
(3)将两个对偶三角形皮瓣互换位置,挛缩部位即获得松解,将皮瓣在新的位置上与周围皮肤间断组合,皮下适当缝合数针以减少皮肤切口的张力。当挛缩的瘢痕索条较长,且两侧有弹性的软组织不够宽广时,可做连续多个“Z”成形术矫正. 6术中注意要点
“Z”成形术的中轴线要与瘢痕挛缩线一致,皮瓣形成过程中,保持皮瓣有一定的厚度,以保证真皮下血管网不受损伤,最好将深筋膜包含在皮瓣内形成筋膜皮瓣,以利于保持皮瓣血供,在颈部应将颈阔肌包含在皮瓣内。 7.术后处理
皮瓣下放置引流,24小时后拔除。术后加压包扎要适当,不可过紧,以防血循环障碍,肢体用石膏制动,并适当抬高,注意观察肢端血运。全身应用抗生素以防止感染。 8.主要并发症 有皮下血肿,皮瓣血循环障碍和伤口感染裂开等.术中注意彻底止血,无创操作,消除死腔,引流通畅,是防止这些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 9.Z形皮瓣角度和所增加长度的关系
Z成形术预期增加的长度和转移皮瓣的角度成正比,在皮瓣角度为30°时,可增加原长度的25%;45°时则增加50%;如为60°,其增加可为75%。但一般Z形皮瓣以下不超过60°为宜。由于长度虽可因角度加大而增加,但因周围组织的弹性和松动程度所限,转移大块皮瓣角度过大时,使周国组织张力过大,常不能转入理想的位置,即使周围组织松弛可以转移较大的角度,但转移后形成较大的猫耳朵,外观不佳. Z形皮瓣边缘的长度与术后实际所增加的长度有关。在一定角度皮瓣边缘越长,所增加的长度也越多。两侧组织移位也更多因而须依据线形瘢痕两旁组织松弛的情况,以决定Z形皮瓣的大小,有时一对较大的Z形皮瓣张力较大,缝合可能有困难可改用几个小型的Z皮瓣,以分散其张力。 |